c
玻纤格栅防止反射裂缝作用机理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布置玻纤格栅加筋层, 其上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玻纤格栅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 以其强度大、模量高、物化性能稳定的优点, 将上述的压应力与拉应力分散, 减少了应力突变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破坏。同时玻纤格栅的低延伸率降低了路面的弯沉量, 减少了路面的过度变形。玻纤格栅具有良好的耐冷垫性, 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使用玻纤格栅, 可以起到骨架及加筋作用。沥青混凝土集料原料贯穿于格栅间, 形成了复合力学嵌锁体系。限制集料运动, 增加了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横向约束力, 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各部分彼此牵制, 防止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推移, 从而起到抵抗车辙的作用。玻纤格栅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应用, 提高了面层沥青混凝土的横向拉伸强度, 可以抵抗较大的拉应力而不致发生破坏。即使局部区域产生裂纹引起应力集中, 应力也会经玻纤格栅的传递而减弱或消失, 裂纹也不致发展成裂缝。在沥青混凝土罩面层中加铺玻纤格栅夹层, 以利用其抑制应力释放应变的作用成为沥青混凝土拉伸增强材料,达到减少裂缝的目的, 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根据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破损情况, 多采用3 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玻纤格栅。 玻纤格栅的施工工艺具体如下:(1) 在铺设前**将路面上可能影响格栅与底层结合强度的物质如油脂、油漆、封层料、水渍、污物等**清除干净,使铺设表面清洁干燥。(2) 喷洒粘层油沥青0.6 升/m2。(3) 人工铺设玻纤格栅, 格栅铺设时, 应保持其平整、拉紧, 不得起皱, 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 固定格栅采用φ50×0.3mm 铁皮和2 英寸钢钉固定, 每段固定长度为2m; 固定时不能将钢钉钉于玻纤上, 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 固定后如发现钢钉断裂或铁皮松动, 则需重新固定。格栅搭接为纵向搭接, 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 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幅置于后一幅之上。玻纤格栅铺设固定完毕后, 须用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 使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4) 摊铺上面层沥青混凝土(AC-16 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 碾压及开放交通。自北光路交通开放投入使用后, 经过三年的行车, 该段道路路面横缝照比原路面明显减少, 但在原来纵缝较大处(缝宽2~3cm) 旁边仍出现纵缝, 根据现场观测, 此段道路仅出现3 道纵缝, 缝宽5mm, 照比原路状况已显着改善, 这说明玻纤格栅对反射裂缝起到了抑制和缓解作用。 加铺玻纤格栅混凝土罩面层的施工 1铺设路面的处理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与铺设路面的处理情况密切相关, 沥青混凝土罩面前应对路面承载能力进行评定, 若承载力不足, 达不到设计标准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底板脱空现象, 应进行压浆补强处理。若路面有局部坑洞及扩散型裂缝, 应进行修补和填塞, **表面平整。在铺设前**将原有的光滑路面凿毛并冲洗干净,保持清洁干燥。铺设格栅之前需洒粘层油, 粘层油如使用乳化沥青, 需在*破乳干燥后铺设格栅。 2玻纤格栅的铺设与固定玻纤格栅铺设可由拖拉机或汽车改装的**设备进行铺设,也可人工铺设。格栅铺设时, 应保持其平整、拉紧, 不得起皱, 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 铺完之后再用干净的钢轮压路机碾压一遍。城市道路多采用带自粘胶的玻纤格栅, 玻纤格栅用径选择为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较大粒径的0. 5倍~ 1. 0倍, 极限抗拉强度应大于50 kN /m, 以便发挥玻纤格栅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又能**加铺玻纤格栅的粘结层抗剪性及粘结力的需要。格栅搭接为纵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0 cm, 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 cm, 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幅置于后一幅之上。玻纤格栅铺设完毕后使用**水泥钉与尺寸为30 mm ?? 30 mm 厚0. 3 mm 的固定铁皮固定玻纤格栅, 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固定间距。在工程实践中, 有些施工单位采用洒布粘层油后直接摊铺玻纤格栅, 压路机紧随其后碾压, 其效果较好, 玻纤格栅也不易起波浪。严格控制运送混合料的车辆出入, 在格栅层上禁止车辆急转向、急刹车和倾泻混合料脚料, 以防止对玻纤格栅的损坏; 玻纤格栅背胶易溶于水, 雨天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施工; 玻纤格栅为玻璃纤维制造, 对人体皮肤易产生刺激作用, 施工人员须戴防护手套;格栅铺设时, 要求路面温度在5 ?? ~ 60 ?? 之间。